发布日期:2025-06-25 07:38 点击次数:136
(原标题:中国血透一哥,模式与集采的双面夹击)
文丨小李飞刀
中国血透龙头威高血净,A股上市即巅峰。短短14个交易日,股价最大回撤近30%,市值一度蒸发超50亿港元。
威高血净收入规模与核心产品市占率均位居行业第一,但为何难以打动资本市场?
【50亿蒸发背后】
从税务所借款2.5万元,到坐拥总资产高达780亿元的威高集团,陈学利的创业可谓顺风顺水,财富也水涨船高,一举成为山东威海首富。
陈学利身上还有一个鲜明标签,即资本运作老手,善于进行“拆分游戏”。
2000年,威高集团设立子公司威高股份,主营医疗耗材、介入产品、血液管理等业务,于2004年成功冲刺港交所,成为陈学利收获的第一个IPO。
2018年,威高集团并购华东数控16%的股权,后进一步增持,成为最大股东。后来,集团继续拆分出骨科业务——威高骨科,并于2021年挂牌科创板,但股价在短短四年内一度暴跌85%。
2025年,集团拆分出的威高血净,业务包括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耗材,成功挂牌科创板,成为陈学利旗下第四家上市企业。
不过,威高血净IPO募资不足,实际募得9.8亿元,与原计划的13.5亿元有27%的缺口,被迫调整投资项目及金额。
这一情形在流动性充裕的A股市场比较少见,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股市场对威高血净未来盈利能力与空间有担忧。上市之后,二级市场对威高血净依旧不买账,股价高开低走,跌跌不休。
2024年,威高血净营业收入为36亿元,同比仅增长2%,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仅增长1.65%,而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3%、40.4%。与同行对比看,三鑫医疗、健帆生物2024年净利润均有双位数高增表现。
2025年一季度,威高血净增长依旧疲软,且毛利率继续下滑至42.3%,较2020年减少8个百分点,绝对值低于山外山、健帆生物等对手。这与近年来耗材产品集采政策有一定关系。
由此可见,威高血净业绩增长出现失速现象,而估值又高达30多倍,被资本市场冷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攒局”大而不强】
威高血净做大做强,离不开与“威高系”的重大关联交易以及“整机经销、耗材自研”支撑起的业务规模与经营基础。
威高在血液透析赛道已有20多年了,但技术壁垒较高的血液透析机始终没有完成自主研发,依旧采用合资企业产品与技术专利,作为销售代理商的角色。
具体来看,公司血液透析机主要采购自威高日机装及日机装,腹膜透析液主要采购自合资企业威高泰尔茂,在各自赛道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20%以上)、第五。
然而,山外山成功研发了SWS-5000系列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打破长期被外资垄断的市场格局,2024年市占率升高至第四名,且走出国门,出口至意大利、希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山外山的技术突破,把外资血液透析机价格打了下来,从40万元以上降低至如今的15万元,缓解了国内医疗机构采购成本压力。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作为血液透析机配套耗材,则为威高血净自主研发产品,技术壁垒相对更低,但凭借性价比等优势实现弯道超车。2023年,公司在国内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领域市占率达32.5%、31.8%,均位列全行业第一。
可见,威高血净“整机经销、耗材自研”经营模式,让其行业一哥的市场地位多少有些成色不足。
除此之外,威高血净重大关联交易,业务独立性备受市场质疑。
2021-2024年上半年,威高血净与关联客户交易采购金额高达26.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超四成。关联销售金额为16亿元,占总收入10%以上。
前五大供应商中,威高血净有三家关联方,包括威高集团、威高日机装、威高泰尔茂。前五大客户中,关联方包括威高集团及上海宝树。
也就是说,威高血净从集团关联A公司买入相关产品,再卖给集团关联B公司,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规模还不小,且品类较多,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交易数据是否可靠,都是外界担忧的方面。
此外,威高血净关联方也有从事医疗器械经销业务,包括透析液、灌流器等耗材,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风险也不易忽视。
【千亿市场VS盈利困局】
目前,全球治疗终末期肾病,主流有两种方案,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后者虽然价格相对更低(国内为4-6万/年),且不受地点限制,但疗效比前者要弱一些,患者更倾向于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市场规模也大得多。
据中研网,2024年全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市场规模为927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超过1200亿美元。而2022年国内血液透析行业市场规模超620亿元。
血液透析市场持续扩容与越来越多的患者、治疗渗透率提升、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等密切相关。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中国ESRD患者人数超过400万,占全球总患者人数的37%,预估到2027年将增加至527万。而国内透析治疗率相较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百万人为621人,而美国为1677人,新加坡为2174人。
庞大的刚需治疗市场之下,威高血净却难有很大的盈利想象空间。因集采“提速扩面”、“三明模式”全国推广等政策实施,动摇了资本市场对于医药、医药企业(除部分创新药)的高估值基础。
在血透耗材领域,集采已从市级试点到全国性联盟。早在2019年,江苏省南京、淮安、泰州三地首开市级联盟集采,血液透析器价格平均下降超40%,最高降幅为67%。
到2023年为止,已有五次省级、市级单位开展联合集采,范围涉及透析器、透析管、透析液等耗材类产品。2024年,由河南牵头启动23省联合集采,多个核心代表品降幅集中在40%-60%之间,最高降幅74%。
血透耗材集采常态化推进,耗材相关产品价格大降,市场格局由外资转变为内资主导,但“以量补价”难以弥补价格大幅下跌,威高血净耗材类业务依然受到了冲击。
而“三明模式”严控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目标是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医患间回归信任”。那么,过去医生多开药、多搞检查的乱象将逐步矫枉过正。该模式正全国铺开,会压制对药品、器械的需求。
另一面,政策对创新药械很友好,更鼓励出口扩大海外市场。然而,威高血净过去五年研发费率均不足6%,而销售费用率占比为20%左右,高于同行12%-14%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重营销轻研发”情况,对创新投入依然不够。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担忧,威高血净市值已跌去近三成,似乎正重蹈威高骨科的覆辙。威高骨科同样存在“营销驱动”问题,缺乏产品创新,加之骨科植入耗材大规模集采,2023年收入大降38%,归母净利润骤降81%,骨科龙头地位被大博医疗抢占,股价也持续下跌。
总体来看,虽然威高血净在中国血透领域站稳了脚跟,但关联交易依赖、集采降价冲击、研发投入不足等结构性风险仍需警惕。在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大背景下,威高血净“整机经销、耗材自研”模式恐面临更大考验,未来能否实现业绩长期增长,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威高血净(SH603014)$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标题:2025年9月29日柘城县辣椒大市场有限公司价格行情) 品种 最高价 最低价 大宗价 条形辣椒干(小米椒) 23.00 22.00 22.60 圆形辣椒干(子弹头) 18.20 17.20 17.60 条形辣椒干(二荆条) 19.00 18.00 18.60 低辣小椒(大角椒) 15.00 14.20 14.60 低辣小椒(三樱椒) 17.80 16.80 17.20 高辣小椒(满天星) 18.40 17.60 18.00 高辣小椒(新一代) 19.00 18.20 18.60 高辣...
(原标题:2025年9月29日柘城县辣椒大市场有限公司价格行情) 品种 最高价 最低价 大宗价 条形辣椒干(小米椒) 23.00 22.00 22.60 圆形辣椒干(子弹头) 18.20 17.20 ...
近日,Steam发布了4X游戏节的宣传视频,本次游戏节将于北京时间8月12日01:00开始并持续至19日,届时将提供各种4X游戏的优惠折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宣传视频: 4X游戏是策略游戏的重要分...
香港大学在这座繁华都市中享有独特地位和价值。其房产不仅是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房产资源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该校的丰富底蕴和雄厚实力。 历史建筑风采 香港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强化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英德市工...
